|
11月8日,“相约文明 我爱珠海”系列活动之“假如我是你”榜样精神传承活动第三场走进珠海海事局。近50名市民代表通过沉浸式体验“水上校巴”、学习防溺水知识、聆听国之重器建设故事,近距离感受海上安全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亲身体验中筑牢安全防线,汲取榜样力量。 “船舶碰撞、人员落水、突发疾病……只要在海上遇到险情,记得拨打‘12395’!”活动现场,海事志愿者结合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画面,生动讲解水上遇险求救流程。随着模拟险情指令的发出,参与者们模拟操作报警设备,在“接警—核实—调度”的全流程体验中,直观感受海事部门“分秒必争”的应急处置速度。 “穿救生衣时要将救生衣领口和腰间的卡扣系紧,使救生衣贴合身体,遇到危险时可以通过哨声发声定位求救……”在“水上校巴”体验环节,海事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参与者穿戴救生设备,帮助他们掌握“哨声定位”“浮力保持”等求生技能。“今天我学习了防溺水五步法以及自救互救技巧等实用知识,感觉受益匪浅!”一名刚完成实操的孩子激动地表示。 作为活动的特色品牌,珠海海事局“水上校巴”公益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成为中小学生的“水上安全课堂”。该项目不仅通过进校园等形式普及防溺水知识与海洋文化,更将爱心延伸至四川凉山、新疆喀什等中西部偏远地区,建立水上安全教育爱心站点,累计惠及40余所中小学的近4万名师生,用专业力量为青少年撑起“安全伞”。 活动中,海事志愿者分享了保障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及“海基二号”导管架的护航经历。“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约31公里,海域段长度约14公里,施工水域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复杂,项目建设对水上交通管控和通航安全保障要求高。”海事志愿者介绍,为保障工程安全,珠海海事局累计派出330余人次、执法船艇160余艘次,用180余小时的全程守护,确保149节钢箱梁吊装零事故,用实际行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刷新了深水导管架结构高度、重量、作业水深等多项亚洲纪录的“海基二号”,其导管架总长338.5米,最大宽度116.5米,最大高度118米,总重达36430吨。为保障“海洋重器”顺利出港,2024年3月22日,珠海海事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出港时通过VTS+无人机+海巡船“立体巡航”为拖带船组保驾护航,用精准调度与专业保障,见证了国之重器的“深海启航”。 从民生守护到国之重器护航,海事人的榜样故事引发全场共鸣。“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正是这些默默守护的海事人,让大海变得更温柔,让航行更有安全感。”活动尾声,一位市民代表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 2024年,珠海市海上搜救中心接报处置海上险情56宗,成功救起海上遇险人员289人。海事部门肩负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使命。海事人作为当之无愧的“水上先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筑牢了海上安全屏障。 本次活动,从生动的安全课堂到动人的护航故事,让“榜样力量”化为了一次次真实的体验与感动,为珠海弘扬城市文明、筑牢安全防线写下了新的注脚,传递“相约文明 我爱珠海”的城市正能量。 (来源:珠海特区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