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10月21日召开的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已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超96%……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珠海步伐坚实。 五大领域引领“无废城市”建设 珠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已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珠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为这项工作提供了精准指引。 工业领域,珠海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主要产业集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8个、绿色供应链10家,省级绿色工厂50个、绿色供应链15家。珠海积极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恒宇能源一般工业垃圾(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预计2025年底开工。汇科环境污泥资源化利用改扩建项目也正在进行地基施工。 生活领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持续保持在37%以上,全市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已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684个,有害垃圾集中暂存点22个。 农业领域,珠海推动“能源+生态”“光伏+农业”等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发展迅速,全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的项目388个,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危险废物治理领域,珠海强化风险管控,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保持在96%以上,填埋占比逐年下降。 加强区域协同与制度创新 珠海正积极推进与中山、江门就三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区域协同立法,探索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区域协作机制。《珠海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区域协同规定(草案)》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 2025年,珠海组织策划、参与“无废城市”宣传活动14场,全面加强“无废城市”宣传推广,普及“无废”理念。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珠海已起草《2025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公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33家,强化土壤环境监管。 新污染物治理成效显著 2023年8月,《珠海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构建了一套“筛、评、控”并重,覆盖源头、过程、末端全链条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珠海建立了由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12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参与的治理合力。这一“职能协同+资源统筹+决策联动”三融合的工作模式,为各项任务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全市聚焦直接加工使用信息化学物质、重点管控化学物质及五大类公约履约调查化学物质三大方面,完成1511家企业排查,最终纳入统计47家,实现了高风险物质企业的精准识别。 在源头管控上,珠海强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对28家登记企业落实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开展帮扶。 构建“专家+保姆”企业服务体系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率先构建“专家+保姆”集成式的生态环境系统企业服务体系,制定二十条措施,覆盖新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固体废物管理等各环节。 珠海建立纳管企业协商间接排放限值制度,对污水已纳入工业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企业,支持依法放宽间接排放限值。 “该制度实施后,广受企业欢迎。”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二十条措施还完善“容缺、容错”双包容制度,在行政许可领域包容企业材料的缺失,在行政执法领域推行“以帮代罚”。 据统计,二十条措施实施以来,共计近2000家企业直接受益。 (来源:珠海特区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