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水稻已全面进入决定产量、品质的关键抽穗期。近日,珠海市丝苗米增香增产技术集成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第二期),分别在平沙台创园水稻科研示范基地、斗门镇小赤坎村、新农人合作社水稻基地举办,全市100余名农业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及合作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并深入了解科技为珠海丝苗米产业带来的新动能,进一步促进珠海丝苗米单产与品质“双提升”,打造具有高辨识度和竞争力的“珠海香米”品牌。 本次活动由珠海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当前正值水稻抽穗、喷施增香叶面肥的关键期。在平沙台创园水稻科研示范基地,作为省丝苗香米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及广东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斗门区项目专家组组长,唐湘如教授紧扣当前抽穗期的农时要求,现场讲解“丝苗米增香增产”核心技术体系,从丝苗香米品种选用、多苗密植、精准施用香稻专用肥和叶面肥、少水灌溉、适时早收与机收减损等多个维度,带来深入浅出的解析。 据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珠海分院院长黄雪梅介绍,本次观摩展示的成果,源于长期而系统的科研实践。自2024年1月起,华南农业大学与珠海市农业农村局、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展开深度合作,在唐湘如教授团队及本地水稻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在金湾区高标准农田及斗门区多个示范基地,持续开展水稻单产提升与增香增产技术集成示范。截至今年10月,示范田总面积近6000亩。“这一大规模、长周期的实践,为珠海丝苗米单产与品质双提升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黄雪梅表示。 当天下午的培训在斗门镇小赤坎村委会及新农人合作社水稻基地举行,唐湘如深入阐述了从水稻抽穗期管理到产后处理的全链条增产增香技术,为打造“珠海香米”品牌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此次培训是继今年8月首期“草害防治”主题后的第二期系列培训。 (来源:珠海特区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