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2025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落子禅城,书写大湾区中
全部 2025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落子禅城,书写大湾区中 / 最新更新列表

2025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落子禅城,书写大湾区中

2025-11-18 18:16 /


  东平河畔,秋意渐浓;岭南禅城,智聚八方。10月25日至26日,2025年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在佛山禅城举行。这场以“模型驱动 场景赋能”为核心主题的高端对话,不仅是行业前沿理念的碰撞场,更是佛山探索城市“智理”、禅城破解空间治理难题的关键契机。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满春领衔的“智囊团”,为AI技术与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把脉定向,也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凭借区位优势、工业底蕴与文化基因,成为年会天然的“实践样本场”;而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更面临着超强度开发下空间治理的困境。这场盛会选择落户禅城,无疑为禅城破解中心城区空间治理难题,提供了一把信息化、智能化的关键钥匙。

2025年中国城市信息规划年会现场

  空间治理的禅城之困:82%开发强度下的“突围命题”

  数据显示,禅城近9成区域在城镇开发边界内,82%的高开发强度成高质量发展“硬约束”,又面临着耕地碎片化、部分用地低效的问题,陷入“想发展无空间、要更新难统筹”的僵局。

  今年3月,禅城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正式启动,锚定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形态重塑、城乡面貌焕新、耕地保护提质四大方向,靶向破解用地碎片化核心难题,旨在系统性重塑全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不过从当前推进路径来看,整治工作仍较多依赖传统模式,在技术应用、数据联动、智能决策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不足,尚未充分借力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施策与高效统筹,与“模型驱动、场景赋能”的规划信息化趋势存在一定衔接空间。

河滘千亩产业园

  而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加入,无疑将是加快破解这一命题的“钥匙”。从市级层面看,佛山正通过详细规划评估、完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统筹机制,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筑牢基础;落到禅城,国空总规五年实施评估的计划启动,以及对时空大数据模型、数字土地类型等技术的借鉴,更是为“精准破局”铺路。

  未来,禅城将为国土空间规划装上“智慧大脑”:在万亩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等项目中,通过模型模拟筛选最优规划方案;针对耕地“碎片化”,打造耕地智慧监管场景,用遥感监测和AI识别守护都市“良田”。这种“用技术找空间”的思路,不仅能破解禅城当下困境,更能为全国高密度开发城市提供“存量挖潜”的范本。

佛山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效果图

  治理革新:从“城市治理”到“城市智理”的禅城实践

  当“模型驱动、场景赋能”的年会主题与佛山智慧城市建设相遇,一场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治理变革或将在禅城落地。传统城市治理中,人工经验主导、部门数据割裂的问题,常导致“事后处置”的被动;而“城市智理”的核心,是让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算法成为决策工具,实现“事前预判、精准施策”。

  目前,佛山已建成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坚实底座。该系统通过整合超900项数据资源,系统构建了实时动态的城市数字底盘,具备城市运行全局感知与未来趋势模拟推演能力。这标志着禅城未来在产业布局、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等重大决策上,将从传统的经验判断,迈向依托数据智能的科学决策新篇章,显著提升治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基于统一的城市数字底盘,禅城在“三生空间”的精细化治理或许将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实践路径,比如:

  在生产空间上:在整备出的超 6000 亩产业用地上,依托统一数据底座开展“亩产论英雄”评估,精准匹配高附加值产业,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效益;

  在生活空间上:聚焦佛山古镇、美陶湾等区域,运用三维建模、VR/AR 等技术,将历史建筑、老旧厂房的活化方案转化为可感知、客户懂的数字场景,既保护了文化底蕴,也吸引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

  在生态空间上:针对东平河、汾江河岸线及王借岗森林公园等生态节点进行三维动态监测,用技术手段守护“城市绿肺”,实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科学统筹。

绿美江心岛生态修复效果图

  从“治理”到“智理”的一字之变,背后是禅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规划信息化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点缀,而是破解“土地天花板”、打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硬仗的“核心生产力”。

  这场落户禅城的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留下的不仅是前沿理念,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行动方案”。当AI技术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当数据底座支撑起“三生空间”精细化治理,禅城,必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走出一条“高密度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为更多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禅城方案”。




  上一篇:借广交会“流量” 铸禅城产业“留量” ——禅城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