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上午,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佛山举行。发布会上宣布,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落地广东省,将于10月16日在佛山市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以及中国粤港澳台联合艺术团、佛山本地艺术团一同参与,打造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岭南特色的文化盛宴。 作为本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主会场的主场地,禅城将迎来多场重磅活动。禅城区委常委周旭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本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来粤、绽放佛山、落地禅城,正是对禅城建设岭南文化中心的最好检验,热烈欢迎与期待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团来禅城百花齐放,共书美美与共。发布会上,周旭介绍了禅城区近年来如何建设岭南文化中心。 禅城区委常委周旭答记者问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和岭南广府文化核心发源地,禅城坐拥北宋祖庙、千年南风古灶、梁园等瑰宝,位列明清“四大名镇”和“天下四大聚”,素有武术、成药、民间艺术之乡美誉。当前,禅城正迈向城市中心,打造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佛山之心”。 周旭表示,“岭南文化中心”并非“文化陈列馆”,它有三个核心内涵:一是活态传承的“根脉之地”,让千年岭南文化融入市民日常、游客体验中,而非仅存于博物馆;二是赋能发展的“动力之源”,以文化为纽带串联产业、商业、旅游,成为城市更新、产业焕新、消费升级的“催化剂”;三是链接湾区的“窗口之区”,立足“佛山之心”定位,成为展示岭南文化、链接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让更多人通过禅城读懂岭南。
岭南天地 基于此,禅城坚持以“文化为根、产业为脉、民生为本”,扎实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建设。 在发展定位上,围绕“佛山之心”建设,禅城区此前提出要打造佛山的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和岭南文化中心。未来,禅城还要锚定“六最”禅城目标,以“最佛山的文化、最优质的服务、最活跃的消费”等为方向,努力让文化集聚发展要素,赋能城市发展。 在转型路径上,禅城聚焦千年古城的活化升级,以文旅赋能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城市更新中,将文化基因植入空间改造,一处处旧厂房从工业锈带蝶变为艺术空间。产业焕新方面,禅城以文商旅生态融合培育新动能,打造音乐演出、数字文旅等“6+N”新赛道。商业消费领域,通过“票根经济”联动商圈,跨城观演乐迷消费转化率不断提升,形成“演艺引流、消费回流”的良性循环。 在生态构建上,禅城以美学格调激活场景价值,培育主理人盘活闲置空间,让青砖瓦房里的咖啡馆、黑胶唱片铺成为城市漫游的打卡地。同时,发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布音乐演艺“Show Plus计划”,构建从IP培育、配套服务到生态圈建设的全产业链。
梁园 周旭表示,未来,禅城将继续以文化为笔,绘就“千年佛山 烟火岭南”城市新IP,让禅城真正成为岭南文化的展示窗口、湾区文化的交流枢纽、市民共享的精神家园。 链接: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主要活动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大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自1990年由中国文联创办以来,历经35个春秋,始终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已在北京、上海、西安等40多座城市成功举办12届,累计邀请来自世界五大洲68个国家170多个民族民间艺术团参加,已成为我国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主会场安排在佛山市,并组织赴东莞市、深圳市、珠海市巡演。艺术节邀请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参演,包括哥伦比亚、美国、埃及、南非、毛里求斯、格鲁吉亚、塞尔维亚、荷兰、西班牙、英国、菲律宾、斯里兰卡、新西兰,同时有中国粤港澳台联合艺术团及佛山本地艺术团共500余人参与。参演团体既有国际级专业舞蹈团,也有青年学生团体;节目内容既有传统非遗,又有融合创新,形式包含合唱、歌舞、童声演唱、器乐演奏等多种多样,将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佛山作为本届艺术节的主会场,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演出、秋色巡游、基层巡演、中外艺术家大联欢等。其中,禅城是佛山主会场的主场地,将迎来系列重磅活动。 10月16日晚,开幕式演出将在佛山粤剧院举行,主题是《山海同风》,所有受邀国内外艺术团参加。 10月17日,主办方将邀请国内外艺术团参加佛山秋色巡游活动,通过“定点演出+巡游互动”形式,实现国际艺术与佛山非遗的沉浸式对话。 10月18日,外国艺术团将分3组在禅城区创意产业园泡泡广场(室外)、南海区映月文化中心(室内)、顺德区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室内)举行,与当地艺术团同台演出。 10月19日,外国艺术团将分赴岭南新天地、梁园、南风古灶、美陶湾、大观博物馆、魁星阁、李小龙乐园等地进行参观,增进国外友人对中华文明和岭南文化的了解。 10月19日晚,中外艺术家大联欢。 10月20—21日,外国艺术团分组赴深圳、珠海、东莞三地巡演。 |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