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禅城区以简约而不失隆重的仪式,召开禅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庆祝2025年教师节大会,对过去一年在推进禅城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予以表扬,向默默坚守的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敬意。
会议现场 这场向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与崇高敬意的盛会,既是对过去三年禅城教育发展“答卷”的全面检阅,更是禅城“教育铁军”锚定教育高地目标、勇攀质量高峰,誓要打好打响“学在禅城”招牌的集体宣誓。 区委书记严冰表示,勇攀“学在禅城”高峰,要加快“四个转变”,实现标杆学校最优、教师水平最强、教育质量最好、教育品牌最响、人民满意度最高,争当全市教育改革创新标杆。 再苦不能苦教育,用实实在在成果诠释“学在禅城”底气 近年来,禅城始终把教育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禅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打好打响“学在禅城”品牌,勇攀“高峰”。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这片热土,素来是教育的高地。 几组数据见证禅城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强区。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等国字号、省字号招牌。通过新改扩建、挖潜扩容新增公办学位超3万个,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读率达95.1%,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占比均居全市首位。组建15个教育集团,覆盖75%的公办中小学校,辐射带动三龙湾小学等一批学校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佛山大学附属学校、佛山一中禅城学校、佛山一中附属绿岛湖学校、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属小学、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附属实验学校等一批市区合作项目落地。
佛山一中禅城学校、佛山一中附属绿岛湖学校揭牌。(资料图片)
佛山市第一中学禅城学校揭牌。(资料图片) “本届禅城区委区政府这几年对教育所倾注的心血和所取得的成绩,是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正如严冰所说,禅城用集中力量的支持、处处到位的投入、实实在在的成果,诠释了“学在禅城”的底气。 这份“前所未有”,体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连续4年高规格召开教育领域的大会,从2022年的教育大会,到2023年的教育工作会议,到2024年的教师节大会,再到今年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庆祝2025年教师节大会,彰显禅城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的坚定决心。 另一方面,在地方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之下,禅城教育支出更实现“逆势增长”,用真金白银为教育保驾护航。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较上一个三年增长24%,占财政支出的27%;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11所,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0529个,同比增长10%、3.6%。 “以前几年才能建一所学校,现在一年就有几所学校投入使用。”严冰表示,再苦不能苦教育,禅城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值得付出耐心和等待的事业”。 得益于对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投入,禅城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高中新聘教师研究生学历超85%,“双一流”学校毕业生占75%。全区4个镇(街道)均建成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并纳入省级培育。高考成绩实现“四连增”,2025年五成以上学子升入重点大学,九成以上学子上本科高校,高考成绩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锚定“五个最”目标,实现“四个转变”,争当全市教育改革创新标杆 当前,禅城教育正处于从“高原”迈向“高峰”关键节点。 何以为“高峰”?严冰认为,至少要达到“五个最”:标杆学校最优,教师水平最强,教育质量最好,教育品牌最响,人民满意度最高。 具体而言,有一批群众认可、有口皆碑的优质品牌学校;有一批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名书记、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区域教育整体优质均衡水平高,有可供推广的成功经验,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县区中走在前列。
“佛山市第一中学战略合作学校”揭牌。(资料图片)
佛山市文聚实验高级中学 “这是禅城教育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也是群众对我们的深切期待。”严冰表示,禅城教育也不能自卖自夸、孤芳自赏。好不好,只有获得同行、学生、群众、社会的认可,“学在禅城”才能真正达到“高峰”。 如何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书写禅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会正式公布《禅城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提出围绕“奋进学在禅城,打造佛山之心”愿景,通过实施 “1345” 行动计划,推动禅城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严冰表示,过去三年,禅城教育进步了、跨越了,但教育向优向好发展,三年只是个开端,当下“高峰”在目、距离仍在。要实现“四个转变”,争当全市教育改革创新标杆。 简而言之,要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为主线,深化“三全育人”,锻造“教育铁军”,勇于争创一流,实现从“量的赶超”向“质的跃升”转变。要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构建“五育融合”,更加精准滴灌,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更多种子发芽,更多好苗子长成参天大树,实现从“统一培养”向“多元成长”转变。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从“分数导向”向“全面发展”转变。要以新型数字化建设为引领,“以人为本”,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 营造两种氛围,政府社会齐心创未来 “教育是民心工程,更是‘强心’工程。”严冰表示,群众源自内心的认可和社会自发的参与,才是禅城教育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接下来,禅城要用人民满意的教育赢得民心,以教育的领先赢得城市的领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禅城教育的浓厚氛围。 严冰认为,禅城的教育,既要让孩子向上向善、成人成才,也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安全成长。“群众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
佛山市第一中学附属绿岛湖学校学生在教室阅读。(资料图片) 首先,要立德树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和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注重思政课与社会课堂同向发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思政教育更富感染力、更有实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 其次,要安全为先。“这是底线,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严冰表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安全成长。 再者,公平与质量齐头并进。严冰要求,要结合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统筹教育资源优化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统筹调配现有学位资源,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群众。 随着“学在禅城”品牌的持续打响,禅城教育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263个,人口净增9.6万,引进、培育各类人才4.4万。 “我们抢人才、抢资源,教育是硬指标。政府要更加给力,社会要全面助力。”严冰表示,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树牢“教育兴则禅城兴,教育强则禅城强”的理念,积极推动禅城教育品牌建设,让教育成为禅城吸引人才、集聚产业、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引擎。 会上,禅城还对36个关心支持教育创新发展的集体予以表扬。“社会与禅城教育同行,教育与城市双向奔赴。”严冰希望村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持续彰显社会责任,积极为教育发展出力、献智,特别是国资企业要发挥更大的担当,联动各界做大教育发展基金,共同做优做强教育这项事业。
会议现场 教育是最长效的城市投资,禅城的这场攀登还在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不到禅城读书就没有好书读”不再是一句口号,当家长们自豪地说“孩子在禅城读书,我们放心”,当孩子们以在禅城读书为荣,当毕业生们深情回忆“母校给了我逐梦的翅膀”,当企业和人才发自内心地称赞“禅城教育好,我选禅城”——这座城市收获的不仅是“学在禅城”这张金字招牌,更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份竞争力里,相信既有禅城孩子更好的未来,也有“佛山之心”更澎湃的发展动能。 |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