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年中观察③ | 竞逐“演艺经济”赛道,禅城何以
全部 年中观察③ | 竞逐“演艺经济”赛道,禅城何以 / 最新更新列表

年中观察③ | 竞逐“演艺经济”赛道,禅城何以

2025-11-18 18:28 /


  核心提示:

  转眼上半年已过。作为万亿城市佛山,也是中国工业第四城的城市中心,禅城的经济发展备受瞩目。

  今年以来,当“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号角吹响,禅城以二次创业的精神挑起大梁,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站在年中的时间节点,禅城融媒特别策划推出“年中观察”系列报道,客观反映禅城经济新形势,观察城市中心转型新趋势。敬请垂注。

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现场

  火热的夏天,当然要来禅城听一场火热的演唱会!

  8 月 18 日下午,2025 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大湾区站线上门票首售当日,瞬间被抢空。这场将于 9 月 20 日至 21 日在禅城举办的音乐狂欢 “未演先热”,成为是佛山演艺经济持续升温的生动写照。

  从 2023 年的国潮音乐节,到 2024 年的 gapday 音乐节,再到 2025 年的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短短不到三年时间,禅城凭借一场场高人气演出,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音乐演出落地的 “理想之地”。

  火热的演艺经济背后,禅城正有条不紊地实施着 “音乐节引爆 — 音乐演艺产业链延伸 — 城市品牌固化” 的三步走精准策略。其目标清晰而坚定:发展壮大演艺经济,实现从 “音悦之城” 到 “音乐产业高地” 的华丽跃升。

乐迷齐聚禅城

  站稳新风口,禅城正成为演出市场的承载地

  近年来,演艺经济的“风”不仅在大城市吹得火热,还吹到了三四线城市以及更多下沉的市场。

  无论是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还是成都、武汉、重庆等中部城市,甚至是地处西北边陲的县城,演出市场呈现“全域开花”繁荣景象。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凭借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和日益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在这股浪潮中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

  2023年,国潮音乐嘉年华、佛山D.N.A音乐嘉年华、天地世界音乐节三场盛会接连上演,在张艺兴、陈楚生、周传雄、许蒿等众多明星号召下,全国约12万乐迷奔赴而来,让禅城第一次感受到大规模演出带来的流量冲击。

  这种热度在2024年持续升温。从乐见潮向音乐嘉年华到 gapday 音乐节,再到佛山 DNA 音乐节,全年音乐演艺场次从 869 场跃升至 2000 余场,大型音乐演出活动增长 25%。其中,鹿晗领衔的 gapday 音乐节更是创下纪录:全网超 80 万人标记 “想看”,最终 7 万余名乐迷涌入现场,不仅点燃了舞台,更激活了周边的消费链条。

  进入 2025 年,禅城的演艺磁场继续放大。五一期间的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为 8 万多乐迷营造了松弛愉悦的音乐氛围;9 月即将登场的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更是凭借林俊杰、吴青峰、范晓萱等豪华阵容,提前锁定年度热门演出,再次印证了禅城对顶级演艺 IP 的超强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禅城的演出市场并非单一的音乐盛宴。

  近年来,舞台剧、话剧、戏剧、魔术表演、粤剧脱口秀等多元表演形态也在这里蓬勃发展。《鸿武魂》《南风灶》《春之祭》《光遇》《铁军》《香消梦断四十年》《白蛇传(粤剧)》等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凭借独特的叙事和沉浸式体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新坐标。

  这些作品的走红,不仅打破了外界对禅城 “工业强、文化弱” 的刻板印象,也证明这座城市既能承接万人狂欢的音乐节,也能滋养精致细腻的剧场艺术。

  从零星演出到密集举办,从引进 IP 到培育本土作品,禅城正迎来了演出市场的黄金时代,成为新的承载地。

gapday音乐节现场

  点亮“行走的GDP”,让“配套增值”转化为“流量红利”

  今年五一,00 后小美为佛山左岸银河音乐节提前三天抵达禅城,在岭南天地打卡美食、到美陶湾夜游东平河时,她或许没意识到,自己正参与着一场消费革命 。

  当下,一场音乐节的能量早已超越舞台灯光,它能撬动数亿消费,甚至重塑一座城市的经济曲线。

  这种被喻为“行走的GDP”,正以惊人的渗透力改写消费版图。

  据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超六成大型演唱会(64.2%)和音乐节(62.2%)观众为跨城观演,比64.2%,大型音乐节跨城观演占比62.2%。其中,有41.5%的观众会在演出地停留2天,在演出地停留3天及以上的跨城观众占比达到37.0%。

  消费层面更显活力:52% 的跨城观众消费集中在 500-2000 元区间,而超三成(33.3%)消费突破 2000 元。

  这些数字表明,演出经济远不止于文化娱乐,更关乎经济,渗透进餐饮、住宿、文旅等多个领域,形成 “演出搭台,全域消费唱戏” 的新格局,成为放大流量红利、拉动跨域消费的有效利器。

  在这场消费新浪潮中,禅城的表现尤为亮眼。

  2024 年鹿晗领衔的 gapday 音乐节,7 万乐迷涌入这座城市,直接带动了周边各类消费。

  更深远的影响藏在产业数据里:全区新增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企业 40 家,占佛山市总量的 63.5%;规上文体娱乐业营收突破 9 亿元,以 40.8% 的增速领跑全市。

  从“过客”到“留客”,让“流量”成“留量”,在 2025 年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中愈发清晰:撬动 3.5 亿元文旅消费,让禅城接待游客量飙升至 99.90 万,同比增长 21.37%;过夜游客 15.53 万,同比增长 14.92%;一日游 84.37 万,同比增长 22.64%,三项增速均居全市首位。

  这些数字背后,既是禅城对 “音乐 +” 生态的精心布局,也是 “情绪价值” 转化为 “消费动能” 的精准操作:凭票根入住主题酒店、免费游南风古灶、打卡非遗市集;联合佛山创意产园区、九鼎国际等商圈,推出餐饮打折、专属购物折扣等优惠措施,定向拉动餐饮、零售消费。甚至公交集团临时开通音乐节免费专线接驳景点,让观众在等待演出的间隙,自然融入城市肌理,助推商业消费中心出圈出彩。

  当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成为常态,禅城的实践正在证明:演艺经济从来不是孤立的娱乐事件,它是城市商业活力、文化魅力与服务能力的综合考题。

  而那些能把舞台灯光变成城市发展曙光的地方,终将在这场消费升级浪潮中,收获属于自己的 “流量红利”。

免费接驳公交全天服务乐迷

  重构生态圈,推动“音悦之城”向“产业高地”进击

  2025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旺消费市场,造节造势带动释放消费潜力,并加速文商旅融合发展,壮大演艺经济等,让商业消费中心更加蓬勃兴旺。

  在文商旅深度融合与体验经济崛起的双重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正纷纷加码布局演艺经济,陷入日趋激烈的“内卷”竞争。

  面对这一态势,禅城如何进一步放大演艺经济的效应,并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的产业动能?

  禅城的回应是:持续推动音乐品牌活动迭代升级,实现从“活动经济”向“音乐产业”的深刻转型。

  今年五月,禅城区重磅发布《Show Plus——佛山市禅城区音乐演艺产业白皮书》,正式启动音乐演艺Show Plus计划,标志着区域音乐发展模式从“单一活动”迈向“系统产业”的关键一步。

  这也是禅城继2023年率先在全市启动大型户外音乐节、2024年提出构建“2+4+N”演艺资源体系之后,全面打造“音乐演艺生态圈”的3.0版本。

  Show Plus计划涵盖音乐演艺厂牌IP矩阵构建、音乐演艺全链条配套服务、音乐演艺生态圈构建,旨在实现从零和到共赢、从单核到圈层、从活动到产业的全面跃升。

  在IP矩阵方面,禅城将着力打造头部演艺IP、标杆演艺空间和演艺孵化基地。同时,通过深化文体旅商融合,引进优质演出资源、培育新兴文旅IP,构建覆盖演艺场馆、休闲街区、演出服务、舞美工程和文化体验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使禅城成为音乐演艺的“孵化器”和文旅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在推动产业落地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演绎出一曲高效的“双人舞”。

  据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禅城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颜前锋介绍,禅城将聚焦全产业链配套服务,采取“政府引导优质企业+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模式,为企业提供全面在地服务。

  届时,政府部门将通过评估,整合场地租赁、设备供应、交通接驳、通讯保障、餐饮消费、艺人经纪等多类优质企业,构建以国资为保障、民营为主体的服务商联盟,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当音乐节的声浪逐渐平息,真正沉淀下来的是消费场景的升级、市场主体的活跃和城市品牌的彰显。这种“始于演艺、却超越演艺”的产业演进路径,或许正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竞争的新赛点。

音乐节现场松弛感拉满

  植文化基因于产业脉,让“曲终人不散”照进现实

  当下,音乐活动正通过与非遗等文化元素深度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中,为乐迷带来了全新消费体验。文旅经济已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如何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情绪符号,成为破局音乐产业同质化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禅城也在持续探索自己的路径。

  比如,今年1月震撼上演的本土原创沉浸式戏剧《南风灶》,将粤剧元素巧妙融入舞台语言,实现了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的激情碰撞。

  “禅城区的雄心不止于音乐节的声浪,更在于将岭南文化基因植入产业血脉。”颜前锋表示,相较于简单嫁接流行文化,禅城致力将岭南文化基因转化为具有现代感的消费符号,依托粤剧文化综合体、沉浸式戏剧等多元IP,逐步把短期流量沉淀为可持续的消费场景。

  可以说,禅城正在构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与消费生态,通过深度融合岭南文化与音乐演艺产业,助力“佛山之心”打造成为大湾区人文经济的新标杆。

  正如《佛山市禅城区音乐演艺产业白皮书》所指出:“文化为魂、产业为体、创新为脉”——唯有将人文厚度真正转化为产业深度,禅城才能实现从“活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跨越。

  如今的禅城厚植沃土,积极引育各类艺术人才,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者和年轻艺术家把目光汇聚禅城,他们从国内、海外纷至沓来,走进禅城的街巷、古建、公园里,走进岭南文脉和烟火乡愁中,感知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散发的无穷艺术魅力。

  仅今年7月份以来,禅城举办了「疯狂术造」DOUBLE 24-2025年美陶湾·柒号陶仓夏季国际陶艺工作营、中国广电联合会“长风破浪”等活动,为本土文艺创作者和原创的文艺作品,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宽松的创作环境、商业演出资源支持等等,助力更多音乐人成就人生梦想。

  当夜幕降临,美陶湾的音乐主题民宿点亮霓虹,任围老街的Livehouse响起律动,街角咖啡店主理人一边手冲咖啡,一边随轻声哼唱——这些场景,正是禅城演艺经济最生动的注脚。

  当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曲终人不散”便不再只是愿景。夯实文化根基、延续消费热情,“行走的GDP”才能在禅城走得更稳、更远。




  上一篇:禅城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做好下半年经济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