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港首页 广东信息港首页 科技帮大忙!南庄吉利村搭起智慧防蚊体系,村
全部 科技帮大忙!南庄吉利村搭起智慧防蚊体系,村 / 最新更新列表

科技帮大忙!南庄吉利村搭起智慧防蚊体系,村

2025-11-18 18:29 /


  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科技手段破解传统难题,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日前,南庄镇吉利村就以“智慧管理平台”为核心,联动无人机、生态网格APP等技术,成功构建起“数据驱动、科技赋能、闭环处置”的防蚊灭蚊防疫体系。该体系不仅实现了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的精准管控,更开创了基层治理“智治”新范式,为乡村防疫与治理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转存图片

吉利村各村小组3D边界图。

  以智慧平台为“脑”,实现防控从“被动”到“主动”

  长期以来,乡村防疫多依赖“人工排查 + 经验判断”的传统模式,存在排查不全面、决策不精准等问题。吉利村打破这一现状,将智慧管理平台打造成防疫工作的“中枢大脑”,推动防控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转存图片

吉利村疫情防控专题部署会。

  据了解,该平台整合了村小组3D边界图动态数据,可实时可视化呈现全村房屋、物业分布及实际状态,清晰标注天台积水、闲置房屋集中区等蚊虫高频孳生地。在专题部署会上,村干部不再仅凭“经验”决策,而是通过平台数据与无人机实时画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精准锁定传统人工排查难以覆盖的防控薄弱环节,进而统筹调配巡查、消杀资源,确保“力量跟着风险走、资源跟着需求走”,将防疫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以无人机为“翼”,破解人工操作多重瓶颈

  “以前爬楼查天台、钻冷巷找积水,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无人机一飞,死角全看清!”吉利村网格员的这句话,道出了技术赋能带来的显著变化。面对传统人工巡查难以覆盖的高空、密闭、偏远等区域,无人机巡查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利器”。

  在高空巡查方面,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可对阳台、天台、楼顶、门窗紧闭的闲置房、狭窄冷巷、屋顶水箱等人工无法进入的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并将实时影像回传至智慧平台,助力工作人员精准识别隐蔽孳生地。

转存图片

使用无人机扫描天台楼顶。

  在药物投放环节,当平台锁定积水孳生地后,无人机可携带灭蚊药物进行“空中精准投送”,有效解决了人工投药“不均、浪费”的问题。数据显示,无人机投药使药物利用率提升40%,单区域处置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从源头遏制了蚊虫滋生。

  此外,在突发疫情时,无人机能快速完成全村蚊媒密度普查,为疫情研判提供数据支撑,其效率较传统人工排查提升3倍以上。

  以闭环为“脉”,打通防疫“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传统防控中“信息断层、协同低效”的问题,吉利村通过智慧管理平台与生态网格APP的深度联动,构建起“发现问题——平台派单——处置反馈——结果核验”的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实现了防疫工作“问题有记录、处置有跟踪、结果有反馈”。

转存图片

解决传统防控中“信息断层、协同低效”的问题。

  这一闭环机制不仅确保了防疫工作的高效推进,还实现了“数据可追溯、责任可倒查”,推动吉利村防疫工作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控”转型,彻底打通了防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转型见“果”,实现从“人治”到“智治”的价值跃升

  以智慧管理平台为核心的防疫体系,为吉利村带来了防疫成效、治理模式、工作效率的多重突破。据介绍,在该平台的高效运用下,吉利村防蚊灭蚊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村内蚊虫密度较以往大幅下降,蚊媒传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为村民健康筑牢了坚实“防护网”。

  与此同时,这一模式推动该村防疫工作从“人工粗放排查”向“数据精准管控”转型,在减少人力投入、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也为基层治理模式升级注入了科技动能。

已编辑图片

吉利村为基层治理模式升级注入了科技动能。

  从“人治”到“智治”,这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更彰显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吉利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升级智慧平台功能,让“智治”成果延伸至更多民生场景,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上一篇:向“全域共美”迈进!南庄将纵深推进人居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