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佛山环两江先行区·罗格围活力区规划发布暨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南庄镇龙湾滨水活力区举行。这标志着水乡南庄奏响了活力焕发的新序章,同时以“龙腾南庄 活力启航”之势,开启一场关乎岭南水乡未来形态发展的新探索。 当规划蓝图、实体工程与行业标准在同一日、同一地交织共鸣,其所释放的信号,远非单个事件的简单叠加。南庄镇通过这场活动,完成了从顶层设计、物理载体到标准制定的三维立体叙事,宣告其作为“环两江先行区”前沿节点的全面崛起。这不仅是南庄自身发展动能的一次切换,更是禅城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探索水城融合新范本的深刻实践。 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表示,禅城区南庄镇大力发展水经济,就是希望给佛山这座制造业名城带来更多的灵气,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创新,还有更大的财富。
规划定纲:罗格围活力区,从“地理节点”到“战略支点”的升维 从启动仪式以《锚定水经济 共赢新赛道》作主题,以及集中推介南庄镇滨水商住靓地、优质文商旅项目及商业载体,签约一批文旅项目落户的举动,不难感受得到,南庄镇意图向外界展示“城产人文”融合发展新活力、新成果,释放南庄建成水上运动中心,打造新场景消费中心,争当城市休闲微度假目的地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现场 当中值得关注的是,南庄镇紧抓环两江先行区机遇,高起点谋划“罗格围活力区”这一城市新引擎,打造“一环三廊四组团”的格局,并在活动现场通过高规格、全方位发布罗格围活力区发展规划,塑造“魅力水乡·中国南庄”品牌形象。 实际上,地处南庄镇环两江先行区的重要阵地,也是“四山两江”文旅精品示范区的核心所在,并拥有43平方公里土地与31公里滨水岸线的罗格围,蕴含着巨大潜力。此次规划的发布,也让这一片承载着“千年第一围”历史荣光的水乡土地,正式升维为禅城激活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在建设规划中,“一环三廊四组团”的空间格局,绝非纸上谈兵。它精准地回应了南庄乃至佛山当下发展的核心诉求: “一环”指中国南庄叁零公路,全长30公里,充分利用堤围景观资源,精心打造最美骑行岸线。同时依托都市客厅、龙湾活力、北江水韵、生态洲尾四个主题段落,沿途串联四个重点发展组团,形成“骑行+游览”的全新体验。 “三廊”分别指季华路城市格调提升廊道、沿北江城乡融合廊道、吉利河生态宜居廊道。季华路城市格调提升廊道,聚焦文化标识和商业活力;沿北江城乡融合廊道,突出城乡融合与产业赋能;吉利河生态宜居廊道,以“水上运动+生态宜居”为主题。 “四组团”指龙湾滨水活力区、广美艺术街区、绿岛湖城市中央会客厅、洲尾围生态休闲区四大核心组团片区。龙湾滨水活力区依托龙湾地区优质的水陆条件,发展水上运动、户外休闲和夜间经济;广美艺术街区依托广美佛山院区资源和紫南紫洞的文化资源,建设艺术展览、创意市集、设计工坊;绿岛湖城市中央会客厅打造集总部办公、商务会展、文创消费、景观游憩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客厅;洲尾围生态休闲区结合滨水湿地与村居,打造骑行、露营、民俗体验等多样化场景,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规划的核心洞见在于,它认识到现代水乡的价值,已从单纯的“景观面”转向复合的“活力场”。水的意义,不再仅是田园牧歌式的背景板,而是驱动产业、聚集人气、塑造文化的核心生产要素。定位上的转变,为龙湾水上运动中心的落地和龙舟文化的产业化,铺设了最坚实的战略地基。
项目立柱:龙湾水上运动中心,从“生态颜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 如果说规划是“大脑”,那么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就是强有力的“心脏”,它将为整个罗格围活力区泵送源源不断的人流与商机。 现场举办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嘉宾们通过挥锹培土,共同见证该项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启动。可以说,龙湾滨水活力区的规划蓝图也就此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南庄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启动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水上运动类的省级水经济项目,龙湾水上运动中心也是南庄镇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展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硕果的重要区域。项目开发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意向投资额约10亿元,集聚交流、沙滩乐趣、水上运动于一体,将打造成以龙舟为主题,涵盖水运动、水休闲、水产业的水上运动新IP,并力争承办省级赛事,预计2025年底主体完工。 该项目提供了一个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绝佳样本。它超越了传统“体育场馆”的范畴,被设计为一个 “水陆空” 多维度的活力发生器: 水上,是赛艇、桨板、龙舟等运动的天地;岸边,是生态沙滩、滨水栈道构成的休闲社交空间;屋面活动平台,则成为观景、举办活动的城市阳台。 这种复合功能设计,使其能同时服务于专业运动员与普通家庭,覆盖竞技体育与日常微度假消费,完美契合了“新场景消费中心”和“城市休闲微度假目的地”的定位。 南庄镇党委书记、镇长宋颖彪表示,龙湾水上运动中心的建设不仅将填补区域高端水上运动设施的空白,更将成为展示南庄水乡魅力、激活区域发展活力的一颗水上明珠。 更值得称道的是,南庄镇在谋划推动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建设之际,同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经有一批意向合作项目落地,真正体现“谋划即招商,开工即运营”。镇政府与南京爱艇、广州谷城等单位签订了“龙湾水上运动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华夏龙舟训练基地等一批涵盖桨板、商业、骑行、机车、音乐、品牌节庆等多领域的水经济及相关配套项目集中签约入驻。 这背后是南庄镇发展思维的转变:不再仅仅建设基础设施,而是在建设一个即刻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商业产品”。它直接激活了周边超30亿元商住用地的价值,生动诠释了“以水兴产”的战略内涵。
标准铸魂:五人龙舟团体标准,从“文化传承”到“产业规则”的跃迁 然而,若只有空间与建筑,水经济的“魂魄”仍显不足。水经济的最高形态是文化经济。南庄镇深谙此道,在擘画宏图、奠基工程的同时,将触角伸向了产业的源头——标准制定。 由广东省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广东省龙舟协会主导制定,南庄镇发起并执行的广东五人龙舟团体标准在当天正式启动制定。这是广东省内首次制定五人龙舟团体标准,将进一步提升南庄龙舟文化认知度与影响力。
南庄镇发起并执行的广东五人龙舟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它看似是一项体育事务,实则是抢占水文化产业链“制高点”的智慧之举。 对内而言,标准意味着规范化与可复制性,能让龙舟赛事摆脱“一地一策”的乡土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商业赛场,为承接更高级别赛事打下基础。 对外而言,标准意味着话语权与品牌力。谁制定标准,谁就定义了这项运动的“正统”。南庄通过此举,将自身龙舟文化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提升到了省级战略层面,为未来打造龙舟培训、器材、旅游的全产业链埋下了伏笔。 从宏观的“罗格围活力区”规划,到中观的“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再到微观的“五人龙舟”标准制定,南庄镇完成了一次从空间治理、经济激活到文化塑权的系统性创新。这“三箭齐发”,精准地射向了“百千万工程”所要求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靶心。 它向外界展示的,是一个告别单一产业依赖、迈向“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南庄;一个敢于在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中先行一步、提供禅城探索的南庄。当千年水乡开始用现代的笔法续写它的“水文章”,其所能激发的活力,无疑值得期待。 |
Powered by Discuz! X3.5